來源:蘇州市文廣旅局官微發布時間:2020-06-01 10:01:28
在蘇州
無論是漫步在粉墻黛瓦的古鎮
還是游走至流水依依的小巷深處
或靜坐于古樸的茶館、雅致的餐廳
……
你總能在不經意間
聽到一種聲音
它是“中國最美的聲音”
是蘇州“文化三絕”中的一絕
也是蘇州曲壇的三朵奇葩之一
它就是
蘇州評彈
吳頭楚尾水鄉情
江左文采出評彈
水鄉姑蘇
不僅培養了一代代文人墨客
也孕育出了蘇州獨特的評彈藝術
本周,跟著小i一起
走進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
聽吳儂軟語,余音繞梁
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
蘇州評彈是江南傳統文化的杰出代表,采用吳語徒口講說表演的傳統曲藝說書戲劇形式,是蘇州評話和蘇州彈詞的總稱,流傳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
2006年,蘇州評彈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是全國唯一的評彈博物館。館內現藏有蘇州評彈各類珍貴文物古籍史料一萬余冊。想了解蘇州評彈,便從這里開始……
博物館原址為清末民初的沈宅,現存一路三進,建筑面積839平方米。其所在的中張家巷位于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一的平江路東側,近兩年來,一直在進行河道恢復工程。不久前,已竣工完成。
如今,館前小巷路面拓寬,花木扶疏,河水潺潺,更顯疏朗淡雅,與古色古香的博物館相映成趣,吸引著往來游客駐足。
1 館前時光
博物館門前,一組青銅雕像很是吸引大家目光。端坐在黃包車上的評彈演員,拱手相迎的書場老板……這一幕評彈演員趕赴書場的場景,仿佛瞬間將我們拉入了那個評彈最輝煌的年代。
2 前廳故事
評博前廳中央,一幅“磨漆畫”再現了歷史上柳敬亭向莫后光學藝的情景。那么,柳敬亭何許人也?
評彈亦稱說書,歷史上有查考的可追溯到漢代,但真正有名有姓的最早的說書大家,當屬明末清初的柳敬亭。
他慕名松江說書名家莫后光書技,曾四次專程趕往拜莫后光為師,數年后,成為名噪江南的一代說書大家。
磨漆畫右側墻壁懸掛著評彈藝人們奉為圭臬的表演準則——“書品”和“書忌”。
清代乾隆年間,“御前彈唱”的蘇州評彈名家王周士創建了評彈藝人的行會組織“光裕社”,取“光前裕后”之意,并提出了“書品”和“書忌”。
這是他畢生對評彈表演理論和藝術境界的理論心得和典范概括,堪稱蘇州評彈藝術的表演規范。
小知識
書品十四則:快而不亂,慢而不斷,放而不寬,收而不短,冷而不顫,熱而不汗,高而不喧,低而不閃,明而不暗,啞而不干,急而不喘,新而不竄,聞而不倦,貧而不諂。
書忌十四則:樂而不歡,哀而不怨,哭而不慘,苦而不酸,接而不貫,扳而不換,指而不看,望而不遠,評而不判,羞而不敢,學而不愿,束而不展,坐而不安,惜而不拼。
3 小院寶幢
過了前廳,來到一方幽雅的小庭院,院內卵石鋪地,湖石翠竹點綴。
小院左側,一座方形石幢掩映在花木之間,石幢上刻有文字,仔細瞧來,原是“光裕社”寶幢。
“光裕社”是蘇州評彈最早建立的行會組織,為保護藝人權益、培育藝術人才、推動評彈藝術發展做出了很大貢獻。
“光裕社”寶幢是1926年為紀念光裕社成立150周年而打造的。它的形制是模仿佛教的經幢樣貌,上面雕刻記錄了捐助光裕社、育才學校的出資人的名單,而在其頂部,則是當時達官顯貴的題詞。
博物館內部另設有“光裕社”展區。
該展區以多媒體手段再現了光裕社年輕藝人拜師、“出小道”、“出茶道”、“出大道”的場景。
4 書場聲聲
過了小院,便是第二進正廳,如今被辟為書場“吳苑深處”,此書場來頭可不小。
“吳苑深處”書場是100多年前姑蘇城里最著名的四大書場之首。
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聽過“江南書王”王周士說書,地點就設在當時的行宮滄浪亭里。所以
“吳苑深處”原書場書臺便是仿清代滄浪亭而建,而今書臺仍保持傳統古樸風格,呈現仿清代傳統書場的格局。
書場茶座的座位也仍按100年前清代書場的格局擺放。前排中間最大的一桌是蘇州評彈獨有的“狀元桌”。
書場兩側墻壁上,懸掛著經典的傳統書目展圖。左側為評話名篇,右側則是彈詞名篇。
除了實際的書場,在博物館后面的庭院內,還別出心裁地設置了一座極具韻味的大型書場模型。
蘇州評彈的早期書場由茶館兼營,稱茶館書場。書場模型展現的便是清末民初茶館書場藝人會書的盛況。
所謂“會書”,就是于年終,藝人們齊聚一堂“擺擂臺”各展書藝的專場演出。
書場模型將清末茶館書場的世俗風情,用瞬間凝固的手法展現在大家面前,描繪出一幅充滿人生情趣的江南評彈圖。
5 評彈深處
從“吳苑深處”往后走,是一條民國風情的長廊,生動形象地還原了當時的“上海書場一條街”。
二十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是蘇州評彈的鼎盛時期。許多評彈名家云集上海,創造出了具有不同風格的流派唱腔藝術。
評彈藝術的發展,也推動了各類書場的蓬勃發展。上海街頭書場林立,僅南京路就開設了十多家,形成了當時最具特色的“上海書場一條街”。
為此,館內還設有流派展示廳。
展廳內,陳列了蘇州評彈藝術27種流派唱腔創始人的介紹。其中有三大基本流派:馬調(馬如飛)、俞調(俞秀山)、陳調(陳遇乾)。
小知識
27種流派唱腔:陳調、馬調、俞調、魏調、周調、小陽調、朱調、夏調、沈調、薛調、徐調、祁調、蔣調、嚴調、姚調、楊調、張調、新魏調、周云瑞調、琴調、麗調、侯調、翔調、尤調、李仲康調、王月香調、薛小飛調。
博物館二樓,為臨展廳以及陳云紀念廳,此時臨展廳內正展出“吳韻墨采”中澳評彈作品捐贈展。
在陳云紀念廳,陳列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陳云同志及其他國家領導人與評彈演員的合影。
陳云是蘇州評彈的忠實知音,一生熱愛評彈,他一直非常關心評彈藝術及評彈演員的成長。1962年,由陳云同志建議創辦、國家文化部出資扶持、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蘇州評彈學校”,成為全國唯一培養評彈藝術表演人才的“搖籃”,陳云擔任名譽校長。
上世紀八十年代,陳云曾語重心長地提出“出人、出書、走正路”,成為評彈發展的七字方針。
6 發展與未來
新中國建立后,蘇州評彈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期。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蘇州評彈重獲新生。解放后,尤其是江浙滬,在蘇州評彈的理論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各地評彈團、蘇州評彈學校也相繼建立。中國蘇州評彈藝術節也成為蘇州評彈界的藝術盛會。
隨著蘇州評彈藝術的發展,演出區域日益擴大,蘇州評彈逐步跨出吳語地區,走向世界。蘇州評彈藝術被著名國學大師俞大綱譽為“中國最美的聲音”。
蘇州評彈軟糯溫柔,情味悠長,哪怕不懂蘇州話,也能感受到它的韻律,它如涓涓細流,久久回蕩于游人心間。
繼5月18日江南小劇場之
“姑蘇八點半
吳苑云書場”
首場活動舉行后
中國蘇州評彈博物館即將開放小劇場
并且后續還將推出
“風雅江南
最美吳音”演唱會
來這里找一席座位
配一杯茶,聽一回書
感受吳儂軟語里的姑蘇風情吧
參觀完博物館
夜色漸晚
姑蘇夜晚獨有的靜雅魅力
在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平江路
顯得格外迷離、引人入勝
游人在月色下流連忘返
充滿煙火氣的市集
是平江路煥發的新活力
在平江路,聽一首評彈
品一壺茗茶,逛一逛夜市
感受不一樣的老街夜生活
開放時間: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 (下午16:3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除外)
地址:蘇州平江路東側中張家巷3號